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8:46 浏览次数:
液氦是氦气在极低温下(接近绝对零度)的液态形式,是自然界沸点最低的物质(-268.9℃, 4.2K)。由于其独特的超低温特性,液氦在尖端科技领域(如超导、量子计算)中不可或缺。
沸点(常压):4.2K(-268.9℃)(所有已知物质中最低)。
超流性(λ相变):
低于 2.17K 时,液氦(⁴He)进入 超流态(He-II),表现出:
零黏度(可无阻力流过纳米级缝隙)。
无限热导率(瞬间导热,无法沸腾,仅形成“量子膜”爬行)。
密度:约 0.125 g/cm³(4.2K),比气态氦(0.1785 g/L)密度高约 700倍。
无色无味,极难液化(需多级压缩和预冷)。
最惰性的元素,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反应。
唯一在常压下无法固化的物质(需 25 bar + 0.95K 才能形成固态氦)。
液氦的制备依赖 氦气资源(天然气提取) 和 极低温技术:
氦气来源:
从含氦天然气中分离(美国、卡塔尔、俄罗斯为主产区)。
通过 低温吸附法 提纯至 99.999% 以上。
液化过程:
先预冷至 -196℃(液氮温度)。
使用 膨胀机+焦耳-汤姆逊效应 进一步冷却至 4.2K。
储存于 超绝热杜瓦瓶(蒸发损失约 1%/天)。
MRI(核磁共振成像):液氦冷却超导磁体(需维持 1.5K~4.2K)。
粒子加速器(如LHC)、核聚变装置(如ITER)的超导线圈冷却。
量子计算机(如IBM、Google的稀释制冷机需液氦预冷至 mK级)。
超导量子干涉仪(SQUID):极高灵敏度磁探测。
火箭燃料增压(如液氢/液氧储罐的氦气加压系统)。
宇宙微波背景辐射(CMB)探测(卫星低温传感器冷却)。
低温泵:创造超高真空(10⁻¹⁰ mbar)。
超流氦研究:验证量子力学宏观现象(如第二声波、量子涡旋)。
接触会导致 瞬间冻伤,操作需戴 多层绝热手套。
泄漏时形成 低温云团,可能引发局部缺氧。
汽化后体积膨胀 760倍,密闭容器可能爆炸。
虽无毒,但会置换空气(尤其在地下实验室等密闭空间)。
蒸发损失:需定期补充(现代零蒸发技术仍处研发阶段)。
绝热容器:必须使用 超真空多层绝热杜瓦瓶。
特性 | 液氦(LHe) | 液氮(LN₂) | 液氢(LH₂) |
---|---|---|---|
沸点 | 4.2K(-268.9℃) | 77K(-196℃) | 20.3K(-252.9℃) |
超流性 | 有(He-II) | 无 | 无 |
主要用途 | 超导、量子计算 | 冷冻、工业冷却 | 火箭燃料 |
成本 | 极高(¥200+/L) | 极低(¥1~2/L) | 高(¥30~50/L) |
氦短缺危机:全球氦资源有限,回收率低(MRI每年消耗全球30%液氦)。
量子现象:超流氦可攀爬容器壁(“氦膜爬行”),甚至 滴穿容器。
宇宙中的氦:太阳核心通过核聚变每秒产生 6亿吨氦,但地球氦主要来自放射性α衰变。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微信客服:huaougas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